为深度践行学校国际化办学战略,助力 “跨区校园、跨线校园、跨界校园” 建设目标落地,打开国际视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8月11日至19日,学校组织 “十佳教师”“十佳辅导员” 团队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开展研修交流。此次出访紧扣国际化人才培养核心命题,聚焦产教融合、AI赋能教育教学等进行深入研学,得到了全球芯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及芯位学院的大力支持。研修期间,校长助理张泽明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教务处负责人与芯位学院、拉曼大学正式会谈,并与吉利学院首期交换生代表座谈。


全球芯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芯位学院院长王昆强、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吉利学院校长助理张泽明合影
研修团率先抵达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为题,从“生存、生活、生命”三维教育理念切入,系统阐述了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内涵与价值。他提出,未来高等教育不仅要满足“育才”目标(生存教育——知识与技能),还应注重“育德”目标(生活教育——文化素养与品德修养)和“育人”目标(生命教育——心灵自觉与社会责任),三者融合方能塑造具备适应力、创造力与伦理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在人工智能深度介入社会的背景下,这种“德智体群美新育人体系”为我校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启示。拉曼大学陈忠和教授随后作《马来西亚多元族群社会与文化发展趋势》讲座,指出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与教育包容力密切相关,这种文化土壤为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胜任力的学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拿督尤芳达校长为吉利学院研修团作报告
期间,研修团先后聆听了多场极具价值的专题报告。拉曼大学教育学院饶玉明博士主讲的《马来西亚各源流学校介绍》,系统梳理了当地多元教育体系的发展脉络与特色;芯位学院王思羽博士带来的《全球教育新视野马来西亚顶尖大学文凭的价值与前景》,则从国际视角剖析了高等教育文凭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拉曼大学吴俊贤教授以《面向健康的 AI 智能技术》为题展开专题报告。报告从人工智能在健康产业的前沿应用破题,通过一系列鲜活案例,生动展现了 AI 与数据驱动决策、个性化服务、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图景。尤为关键的是,吴教授特别提示教育工作者需主动锚定 AI 赋能教学和科研的跨界交叉点,前瞻性布局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学术探索。对于高校而言,AI 的价值远不止于教学工具层面,更是推动课程内容革新与教学方法迭代的核心驱动力。这要求我们着力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 AI 素养(AI Literacy),重点培养能够在算法逻辑、数据价值与伦理规范的交汇地带做出精准判断、实现创新突破的 “心智员工”(Mind Worker)。
研修团在拉曼大学金宝校区实地考察中,深入探究了该校在产教融合领域的系统设计与落地实践。值得关注的是,拉曼大学创新采用 “真实产业项目驱动” 模式,将实际项目深度融入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全阶段课程体系,构建出独特的 “项目阶梯式成长” 培养路径。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以跨学科团队形式参与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在技术实操层面得到高强度锤炼,更在项目管理、跨文化协作、资源整合等核心软实力领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成功实现从 “知识吸收” 到 “能力转化” 再到 “价值创造” 的全链条跃升。这种 “项目即课程、课程即项目” 的前沿理念,有效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边界限制,为我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实践范本与路径参考。

参观拉曼大学金宝校区
研修期间,研修团还实地走访了宝腾汽车工厂,通过沉浸式观察,直观感受到产业链与教育链深度对接产生的协同效应。这种产业实践场景中的育人生态,为我校构建 “课堂理论学习 — 实验室创新实践 — 产业基地实战锤炼” 的一体化育人模式,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现实镜鉴。

参观宝腾汽车工厂